記者:您好!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我們今天想討論的主題是“化學除濕”和“冷凍除濕”這兩種除濕方法的差異。首先,請您簡要介紹一下什么是化學除濕以及它是如何工作的?
專家:當然可以?;瘜W除濕,也稱為吸濕劑除濕機,是一種通過利用除濕劑的高效吸濕特性來實現除濕目的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同于傳統(tǒng)的冷凍除濕,因為它不是通過降低空氣的溫度來去除水分,而是在除濕劑材料的表面上利用其較低的水蒸氣壓力來吸引并捕獲空氣中的水分。
大多數固體材料都有一定的吸濕性,比如塑料尼龍可以吸收自身重量約6%的水汽,石膏建材也能存儲大量水蒸氣。但這些材料的吸濕能力遠不及專用的吸濕劑,后者能夠吸收超過其自重10,000%的水汽,從而成為非常高效的除濕工具。
吸濕劑的關鍵特性是其具有較低的表面蒸汽壓力。當吸濕劑保持干燥且低溫時,其表面蒸汽壓力很低,因此很容易從空氣中吸收水分。相反,當吸濕劑變得潮濕且溫度升高時,其表面蒸汽壓力增加,促使它將吸收的水分重新釋放回空氣中。這種水氣的循環(huán)進出取決于吸濕劑表面的蒸汽壓力狀態(tài)。
吸濕劑可以是固體狀,如常見的商品干燥劑所使用的硅膠;也可以是液體狀,如三乙烯乙二醇防凍液。盡管形態(tài)不同,但它們的吸濕原理基本一致,即通過自身的表面蒸汽壓力變化來調節(jié)與周圍空氣之間的水分交換。
不同類型的吸濕劑在與水汽相互作用時的表現略有差異。一些吸濕劑的工作方式類似于海綿吸水,水汽被困在其內部的細微空間中,這類吸濕劑被稱為吸附劑,通常是固體狀。而另一些則可能涉及更復雜的物理和化學反應過程,它們被稱為吸收劑,通常為液體狀或者在吸收水分后會變成液體狀。
在使用化學除濕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是,除濕過程中會產生熱量。這與冷凍除濕有很大的區(qū)別,因為在冷凍除濕中,這個熱量很快就會被制冷管道帶走,但在化學除濕中,這部分熱量會傳遞給空氣和吸濕劑,導致出口空氣的溫度比進風口更高。
溫度的上升幅度與除濕量成正比,溫度越高,除濕效果越強。
瑞典工程師和科學家哈勒姆·蒙特大約在50年前首次提出了關于吸濕劑轉子的專利設計。如今,這項技術已經發(fā)展成熟,可以實現*低達-70°C的露點溫度(每千克空氣含水量僅為0.002克)。
與其他形式的除濕系統(tǒng)相比,吸濕劑轉子有幾個顯著的優(yōu)勢。首先,它內部的多孔結構使其質量較輕,并且可以根據需要填充不同的吸濕劑,適用于多種應用場景。其次,轉子內的精細通道猶如獨立的通風道,提供了巨大的干燥表面積,同時減少了系統(tǒng)的靜壓損失。
不過,吸濕劑轉子的初始制造成本相對較高,并且在維護時需要注意避免對設備造成損壞。但是,考慮到其高效、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等特點,這些額外的成本可以被抵消。
在實際應用中,結合兩種除濕方法可能是*經濟的選擇。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諸如能源成本、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都需要考慮在內。例如,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中,冷凍除濕更為經濟;而對于露點溫度低于5°C的情況,吸濕劑系統(tǒng)則是更好的選擇。